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

日本「本格推理大獎」特別獎得主 島崎博 究甘心推薦!

不撓不屈的創作者──冷言
文/傅博(即島崎博,日本「本格推理大獎」特別獎得主)

推理小說在臺灣是屬於新興文類,只有二十餘年歷史。日治時期,雖然在臺灣的日本人也嘗試過推理小說的創作,時值二次大戰末期,作者未能發揮其創作才能之前,大戰結束,日本人不能不回日本,創作者也離開臺灣。
大戰後,首先發表推理小說的臺灣人是葉步月。他是醫師,因在日治時期長大,受過日語教育,表達的文字雖然用日語,總是在臺灣由臺灣人自己來創作推理小說,這是值得記憶的。
但是,一九四七年之二二八事件之後,國民黨政權全面禁止使用日語,因此,一群使用日語發表作品的臺灣人從此隱没,葉步月也不例外。

一九四九年大陸赤化,十二月蔣介石政權遷臺,全面展開愚民政策,提倡反共文藝。非反共文藝作品事實上失去發表園地,這樣的情形持續了三十年。這段期間的外國文學作品翻譯出版,事實上是被禁止的。
一九七七年之鄉土文學論戰,政府幡然醒悟,文藝政策才稍有放寬。首本日本推理小說,松本清張之《焦點》於這年引進臺灣。之後,日本與歐美之推理小說斷斷續續地被翻譯出來,但是,還沒有人嘗試推理小說的創作。

翻譯推理小說能夠繼續出版,證明推理小說有其市場,表示國人對推理小說已有某種程度的認識與興趣,於是一九八四年,推理小說專門雜誌《推理》創刊,雖然以翻譯推理小說為主軸,同時也提供國人篇幅,獎勵國人創作。
現在,在臺灣活躍的推理作家,大多數都受過《推理》的洗禮,然後才成為推理傳道師。本書作者冷言也不例外。

冷言,本名林威克,一九七九年出生,臺北市人。高雄醫學大學畢業,現在就讀高醫牙醫學研究所。他的處女作〈偷臉〉於一九九九年,發表在《推理》一八八期。當時二十歲,還在大學念書就出道。
同年以五萬字推理中篇《零下十七度》參加時報推理小說獎。之後,幾乎每年都參加文學獎的徵文:二○○二年以〈空屋〉參加第一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、二○○三年以〈風吹來的屍體〉參加第二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、二○○五年以〈複製胎〉參加第四屆倪匡科幻小說獎、長篇《上帝禁區》參加第六屆皇冠大眾小說獎、二○○六年以《鎧甲館事件》參加第七屆皇冠大眾小說獎。
冷言雖然沒有得過獎,仍然埋頭苦幹,這種不撓不屈的精神值得欽佩。他本人好像不在乎得獎,似乎自己在創作過程中,享受著創作的樂趣。他的十年創作經驗,幫助他確立自己的推理文學觀。他在《上帝禁區》自序說:

「許多創作者因為受到日本推理小說影響,寫作上會比較偏向日本推理小說的寫法。但是我認為,如果推理文學風氣不斷,臺灣推理小說最後終究會走出自己的方向。(中略。)臺灣的推理創作,目前正漸漸邁入這樣的一個過程。完成最新的長篇作品《鎧甲館事件》以及出版《上帝禁區》之際,這樣的想法漸漸在我心中形成。」

從冷言的這段文字,我們不難看出冷言本身的抱負,十年來比起日本或歐美推理小說,一向不太受歡迎的本土推理創作之中,其創作量不能算少。

他在創作過程中,好像有意識地區別長篇與短篇的創作方法,這是對的。
長篇與短篇推理小說的寫法是不同的。短篇不必很多的粉飾,只寫一個完整的故事,如單獨一個殺人事件的發生,偵探如何推理、解謎、破案,把這些向讀者交代清楚即可。長篇則不然,作者需要為自己創作的一個殺人事件找來很多裝飾品,如炫學與第二殺人事件等,來豐富內容。
冷言的長篇與短篇風格截然不同,誠如兩位不同人格的創作者所創作。其短篇比較輕鬆、幽默,重點不在本格推理的解謎過程;長篇則恪守本格推理小說架構,以寫實手法詳細敘述故事。

本書《鎧甲館事件》的架構比較特殊,把二十年前(一九八七年秋)與二年前(二○○六年秋),發生在臺北縣九份之鎧甲館的兩件殺人事件,由四名不同世代的男女主角分別敘述。冷言擅長不可能犯罪型推理小說,對設計密室詭計特別有興趣。過去已經寫過密室殺人,本書的主軸故事也是密室殺人。
其中冷言(小說裡的冷言與作者冷言完全不相關,但是筆者認為是作者自己的投影)、小冰、施田老刑警三人,在《上帝禁區》也有登場扮演要角,冷言有意要把他們系列化,我們期待這對情侶再一次登場。
09.02.12

沒有留言: